李东生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TCL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第一次受到重创,第二次适应发展;第三次,李东生要做那个“破坏者”,影响和改变规则。1987年,李东生初到欧洲,首先飞到德国,之后前往飞利浦公司参观学习。他第一次切身感受世界巨头的气场,就被震到了。虽然自己是电子专业的高材生,但是对人家研究的很多新技术还是一无所知。对于一个拥有雄才韬略的人来说,越刺激他,越能激发他的雄心。临别时,李东生获赠一个女工做灯泡的雕塑。百年前,飞利浦正是从一个灯泡小厂成长为世界级企业。三十而立的李东生想:自己人生的使命,不也是要在世界舞台上做一番事业吗?31年后,李东生又来到德国,参加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FA展,侃侃而谈的还是全球战略,但是它已经从一个梦变成了真切的现实。作为第八年征战IFA的大国品牌代表,TCL位居中国家电企业展厅面积的第一梯队。全矩阵旗舰产品的重磅亮相,充分印证了TCL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点显示技术等技术领域的前瞻布局和创新研发实力。这一次,轮到他人为TCL震撼了。1 / “破坏性创新”的启发在吴晓波《十年二十人》里,李东生谈到对过去十年的最大感受:“真正往一个全球化企业去规划、去布局、去努力,而且内心里是真的有信心在全球竞争中能够赶上标杆企业。十年前,我们是仰望者、跟随者;但未来,我们要做创新者、超越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李东生的自信也是通过失败和苦难的锤炼一步步升级的。世界创新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两种创新: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前者是对主流客户所需、盈利能力最强的产品进行精准投资和技术研发,后者则是那些主流客户接受需要一定时间的,但逐渐演变成主导新市场的关键的、突破性的技术。很多曾经辉煌的全球霸主都因为只重视前者,忽视后者而轰然倒下,例如诺基亚、柯达、雅虎……TCL遭遇到两次这样的“破坏”。第一次是电视机从显像管时代跃入平板时代。当时,TCL刚斥巨资并购了法国汤姆逊的全球彩电业务,平板新时代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一夜之间,李东生原本最看重的汤姆逊显像管专利就失去了价值。2005年,TCL遭遇成立20年来的首次亏损。一年后,亏损数额激增到19.3亿。《福布斯》也落井下石,将李东生评为“A股上市公司最差”的老板之一。巨大压力下,李东生瘦了20多斤。吴晓波回忆,他当时去看望李东生的母亲,老太太讲起儿子眼泪汪汪。为了求生,TCL不得不断臂:在国内卖掉国际电工和智能楼宇、电脑等业务筹集现金;在欧洲则进行业务重组。付出惨痛代价后,TCL在2007年终于扭亏为盈。多年后,李东生谈及往事依然感慨:“我们差一点从先驱变成了先烈。”技术迭代让TCL和李东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也让他意识到创新要有前瞻性和远见。2009年,TCL斥巨资组建华星光电,启动面板项目。迄今为止,华星的投入超过1500亿。但从产品技术端攻到上游材料端,让TCL打破了国外面板的垄断,是国内唯一拥有“面板—模组—整机”垂直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的彩电企业。第二次“破坏”来自互联网电视的兴起。很多中国传统彩电企业在上一轮收割时已经大出血,此番遭遇互联网攻击,又倒下一片。TCL是其中经营最好的,但2014年进入千亿俱乐部后,也停滞不前、效益下降。不过,经历过上一次涅槃重生,李东生这次从容多了。2015年,TCL提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一轮”是“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双+”转型,建立新的业务能力;“另一轮”是全球化,完善全球业务布局,提升海外市场份额。每一次遭遇技术迭代陷入困境,李东生总是用科技创新把优势加倍赢回来。这些年,TCL成为国内最热衷研发的企业之一,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4%以上。目前,TCL在全球拥有26个研发机构,10余个品牌联合实验室,拥有4个CNAS资质认证实验室。截至2018年上半年,TCL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3,220件,美国专利7,839件,PCT专利9,030件,覆盖欧洲、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TCL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具有革命性的量子点电视。X1荣获2016CES“全球年度技术创新影响力金奖”,X2和X3荣获2017CES“年度全球显示技术创新奖”,X6 XESS私人影院荣膺2017IFA“量子点技术金奖”。在白电方面,今年TCL首创免污式洗衣机,成功研制了全封桶结构、水封舱免污结构等多项国际专利技术,彻底解决了行业污水洗衣难题,为用户带来更加健康的洗涤方式。在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力的同时,TCL也在不断完善全球业务布局。2015年,TCL在美国收购经营思路类似苹果的Palm,重新开辟高端手机产品线;2016年,与黑莓达成协议,提升To B市场中的竞争力。TCL还在埃及、巴西、阿根廷,先后建立工厂和合资公司,产品辐射南美、非洲以及中东家电市场。除了收购与合资建厂,TCL还在增加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在音频领域拥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的哈曼、德国高端家居品牌希尔巴赫、Google TV智能电视平台……2017年,“双轮驱动”大放异彩。在中国电视市场整体下滑10%的情况下,TCL逆势实现收入1115.8亿元,同比增长4.79%。TCL的增长核心来自海外市场,收入占比高达49%,电视海外销量同比大幅增长33.5%,全球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三。今年上半年,TCL竞争力持续提升,电视产品销量1,351万台,同比增长37.8%,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4.4%。各区域销量持续明显提升:北美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快速上升、欧洲市场增幅显著。凭借出色的销售业绩及品牌影响力,TCL奠定了作为中国企业全球化道路上的领跑者地位,正在全球化道路上加速飞奔。“一个国际化企业和一个全球化企业,我认为还是有差别的,国际化企业是把业务国际化,全球化企业则是把整个产业链全球化。”李东生说。目前,TCL在全球拥有波兰、墨西哥、越南等22个制造基地,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当有人问李东生,怕不怕美国的贸易制裁?他的回答是:不怕。“扎根当地,在当地有自己的产品设计、生产、渠道、品牌,就完全可以规避任何的贸易壁垒。所以全球化的布局是能够避免贸易壁垒一个有效的方法。”2 / 做下一个“破坏者”世界向前,“破坏”不停。第一次受到重创,第二次适应发展;第三次,李东生要做那个“破坏者”,影响和改变规则。未来,TCL的技术战略会聚焦在三个领域:一是人工智能、互联网应用和云计算;二是新型的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三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李东生预测,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决胜的关键。TCL正积极布局全球,谋定未来。9月3日,欧洲研发中心在波兰正式揭牌,显示了TCL要掌握AI核心基础技术的决心,并开启了其智能研发的新阶段。波兰数学大师辈出,数学基础和研究水平稳居高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欧洲研发中心主要从事AI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建立数学应用的相关模型与算法。在揭牌仪式上,欧洲研发中心还与华沙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通过与波兰高等学府合作引进顶级科研人才,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将研发成果落地应用到相关产业,对TCL未来的全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TCL首席技术官闫晓林表示,未来三年,欧洲研发中心要力争成为全球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AI研究机构之一,并且成为AI领先技术的贡献者和推动者。除了欧洲研发中心外,TCL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还有此前在美国硅谷设立的美研所,在香港设立的港研所,以及在国内深圳、成都、西安、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设立的多个研发中心,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此外,TCL已与谷歌、亚马逊、百度、腾讯等全球顶级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搭建起开放性的AI平台。因为AI技术会集成在芯片里,TCL还投资了若干个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不一定要控股一家企业,但是要深度参与”。第四次产业革命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TCL立足长远,提升原创技术实力,进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夯实产业基础,已经准备好迎接智能经济产业的竞争。在显示材料领域,TCL已经建立了有竞争力的创新布局,除了华星,还有聚华、华睿和工研院光电研究所,并参股美国KATEEVA(印刷显示设备厂商)等产业链项目。在建立TFT-LCD产业和LTPS产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TCL实现了在OLED显示材料、QLED显示材料、印刷OLED和印刷QLED器件等技术方面的突破。3 / 在重生中走向未来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无处退缩。李东生选择主动跳入这一历史洪流中,沉浮19年,已过耳顺之年的他还在推动TCL通过不断创新的产品输出和品牌输出,探索全球化更多的可能。2006年,TCL最低谷时,李东生写下《鹰的重生》一文:鹰在40岁的时候面临老化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蜕变重生。蜕变需要150天:鹰首先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等待长出新喙;新喙再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再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新羽毛长出来后,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这是一个寓言式的故事,现实世界并不存在这样的鹰。但李东生带领TCL重生是真的,而且不止一次。未来还会更多次“破坏”,也许TCL还要经历更多的“重生”。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和自省进化能力的企业来说,这些危机和战斗只会让强者更强,不断走向新高度。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全球化是一场持久战。李东生说:“TCL还在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全球化企业的过程中。”“但我们很有信心。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经济在全球、中国企业在全球都会更加强大。”附:李东生在IFA采访实录记者:李董,您好,很高兴又在IFA见到您,今年上半年TCL在海外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彩电在市场疲软情况下,全球销量居然增长了37.8%,这是很让人惊讶的事情,这是怎样做到的?第二个问题,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欧洲在TCL全球化战略地位是不是在提升呢?我们马上就要揭牌研发中心,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整个资源方面也是有新的思路?李东生:今年我们业务增长主要的驱动力是来自于产品创新和全球化业务结构。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我们看到今年整个彩电行业的形势并不好,全球市场的增长并不大,中国市场基本上是持平。我们能够实现增长,主要还是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差异化还是能够提升市场份额的。另外就是全球化,今年产业的增长更多的是来自海外市场的增长,因为中国市场的总量已经接近天花板,但海外市场还是有成长的空间,而且海外市场整个结构还在变化当中,如果竞争力比较强,有机会拿到更高的份额。今年我们海外市场可以说是全面开花,北美、南美、欧洲、中东以及亚太地区,我们的销售都有很好的增长。所以在海外业务的增长和我们整个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带来我们上半年的增长。第二个问题,近期逆全球化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我们企业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我们相对受影响比较少,主要是我们整个海外业务更加全球化的经营和结构,并不是简单把产品出口到外面去,我们在欧美地区、北美、南美当地都有工厂,有自己的渠道供应链,靠我们自己的品牌在销售。比如说美国市场,TCL品牌市场份额大概占12%,另外我们还有一部分ODM的产品,我们在当地市场的份额由于多年的积累,渠道、品牌的基础,所以在贸易争端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另外一个原因,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的第一波产品范围还没有涉及到彩电以及我们的产品,第二波现在还不知道打不打,第二波会涉及到我们比较多的产品,但是我们已经提前做了布局,如果我们能够在不受影响的区域生产这些产品出口,就能够规避这个影响。我们在墨西哥有工厂,最近美国和墨西哥已经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新签约了,这个新的条约,我们看到初步的信息对这个行业是保持原来的政策。所以我们墨西哥工厂的产品输美是在这个新的协议下保持稳定,因此我们也在增加墨西哥工厂的产能。记者:TCL在品牌宣传这块一直下很大的工夫,今年夏天因为世界杯,我也注意到一个很火的《秘密》,你也参演了,你在里面也输出了TCL的一个价值观,就是敢向前,才能一往如前,您认为这个价值观的输出是不是也能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必备呢?李东生:这个结论应该市场来下,我们推广策略是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形象和品牌推广,这个需要长期积累;二是我们每一款产品和技术推广。产品和技术推广,大家都很熟悉,企业的形象和品牌推广也有很多的方式,当然直接植入广告、赞助活动是一个常用的方式,我们在央媒的支持下,配合国家振兴实体经济的战略,以中国实业振兴走向世界的主题来做企业的宣传。所以你刚刚提到的一个宣传片,严格意义来讲不是一个纯的广告片,所以它的主题要符合企业的战略,也是符合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趋势。当然,我参与拍摄的那几个广告、宣传片,也是我们企业经营的一种诠释和展示,播出来之后,反映还是比较好。这回从北京飞到柏林,在机场飞机上遇到一位企业家朋友,他跟我讲他也看到广告片。这也是我们企业推广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记者:第一,之前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实体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当时总理问TCL何时能够超越三星和索尼,您的答案是最多三到五年可以在显示领域会超过三星,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答案,您觉得自信来自于哪里?第二,今年TCL在欧洲很多地区增长都是双位数增长,您觉得这个增长背后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企业有没有潜在的危机和挑战。李东生:当时在座谈会上我讲的是在显示产业,实际上这个产业中国起步比较晚,但我们追赶的很快,在过去十多年,中国企业在这个产业增长很快。今年中国刚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最大产量的国家,这就是一个规模上的变化。另外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很大的提高,我看了一下上半年的年报,我们的华星光电依然保持在效率和效益指标全球行业领先,这个领先已经连续20个季度了,除了少数的几个季度是排第二,大部分季度这两个指标都是排第一。下一步要真的超越这些国际领先企业,还是要实现技术的突破。在目前这一代技术里面,我们还是一个跟随者。LCD、TFT的技术、半导体技术、OLED技术,我们是积极的跟随者。现在中国企业已经达到了这个领域的水平,和领先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想赶上,就是我们要成为下一代技术的领先者,或者是领先者之一。下一代的显示技术已经围绕几个方向在布局,我们投入也很大,从过去这几年的技术发展路径来看,我们现在选择的技术路线证明是对的,因为初期我们资本有限,所以我们很难在所有的技术里面做投资,我们会在很多技术领域里面做初期分析,投入之后会重点选择若干项,现在看来这若干项的选择都是对的。这些技术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另外,我们和国际领先企业在新一代技术当中目前是同步的,只要我们全力以赴,我有信心三到五年,我们能够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技术的领先企业或者领先企业之一。记者:第一,您刚刚也提到贸易摩擦的问题,现在在中美背景下,欧洲市场和德国市场是不是有更大发展的机遇?第二,我们现在不光是中国媒体,外国媒体也非常关注中东欧和中国的合作,刚才讲到在波兰,TCL之前已经有生产线,未来要开设研发中心,在这方面是不是有一些新的考虑?李东生: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是一个挑战,按照我们既定的方针也是,原来我们在美国市场份额相对比较高了,所以我们在欧洲、中东欧地区,在中东,在亚太地区,都在努力的提高我们的份额。昨天介绍的时候,我们提供了一组数字,我们在欧洲彩电增长速度是比较高的,大概有80%、90%,但是这个基数相对低一点也是一个原因。中东欧也是我们整个欧洲市场的一个部分,它的增长也是很快的,这种均衡的市场布局是我们长远的一个战略,不完全因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另外,从企业全球化经营来说,中国企业一定要改变观念。一个国际化企业和一个全球化企业,我认为还是有差别的,国际化企业更多的是把你的业务国际化,全球化的企业是把整个产业链全球化。扎根当地,在当地有自己的产品设计、生产、渠道、品牌,就完全可以规避任何的贸易壁垒。所以全球化的布局是能够避免贸易壁垒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波兰有一个工厂,很多年了,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个工厂来支持我们在中东欧特别是欧盟的业务。欧盟目前对于彩电的关税是14%,我们在波兰工厂生产就可以规避这个关税,所以在欧盟要销售彩电和很多家电产品的时候,必须要在欧盟地区有工厂。我们在波兰设立的TCL集团欧洲研发中心是另外一个项目,是为了支持我们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借这个机会,我也简单介绍一下,TCL在技术战略方面会聚焦在三个领域,一是人工智能、互联网应用和云计算,这个是我们在终端产品以及应用服务方面的一个技术;二是新型的半导体显示和材料领域,未来是很有前景的;三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未来我们技术领域会集中在这三个方向,来发展我们的能力。欧洲研发中心是我们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基础研究所。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深度学习、大数据和高速的计算能力,东欧是数学能力比较强的,人才也比较多的,所以我们把基础的研究中心放在东欧,是基于这个考虑。记者:第一,今年是TCL第八次参加IFA展了,您个人感受的这么多年有什么变化?第二,能不能方便透露一下TCL在海外投放的成本,你在全球品牌战略中有哪些教训或者案例吗?李东生:参加IFA展是八次,我感觉整个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群体崛起非常快,开始中国的品牌是放在旁边搭建的一个临时展馆,后来主要中国品牌慢慢进入了主展馆,而且展台面积越来越大,当然也有小的,有人小,我们才能大得了。这几年IFA展里面,原来日本品牌份额相对来讲是萎缩的。总的感觉是中国经济的强大,支持中国企业的强大,在我们电器领域也是一样的。海外的市场投入具体的金额,我不方便透露,但是每年都在增加。大家看到,我们最近赞助国际篮联,我们和国际篮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足球方面我们赞助了内马尔,也在欧洲、全球做推广。并购的案例,比较大的就是15年前,我们当时并购阿尔卡特、汤姆逊的业务,其实未来我们直接用并购的方式比较少,但是我们和当地企业组成合资企业,参股比较多。像在南美巴西和阿根廷,我们都会用这种方式。另外有些地区,我们建立自己的企业,在欧洲、美国是自己的销售公司,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所以全球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并购只是其中一种。记者:您多次提到国际化全球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TCL也承担着成为中国自己的世界级企业的责任,您如何定义世界级企业,又如何评价TCL现在所处的全球化阶段?李东生:一个全球化企业,在整个业务组织结构是覆盖全球的,经营管理能力是能够适应全球化经营的要求。具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昨天我们做产品推介会,大家看到我们CEO上去,他是一个中国人,他用娴熟的英文做了一个介绍,跟着后面的介绍都是老外,因为我们是在欧洲开展览会,所以肯定在当地他们也要承担责任。介绍的这些人都是当地雇员,管理全球化是很重要的。管理全球化不单是业务,还包括渠道、品牌、供应链,包括生产,包括产品的设计能力。目前TCL正在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全球化企业的过程,为什么我说过程呢?从规模上来讲,我们和标杆企业还是差距很大,从竞争能力和实力来讲,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还是在这个努力过程中。但我们很有信心,就像过去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企业能够保持比海外同行更高的成长速度,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看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中国经济在全球,中国企业在全球,都会更加强大。记者:第一,今年看上半年的数据,TCL马上在电视方面接近第二,今年很有希望会成为新的第二名。TCL在这块进军第二或者争第一道路上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第二,关于TCL在半导体芯片方面的进展可不可以透露一下?李东生:目前从出货数量来讲,我们和第二名比较接近,和第一名的差距还是大的。如果我们细分一下,这个数字是包括了ODM业务,如果只是品牌业务,我们也是第三名。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我们还是要客观看待自己。我们有信心,首先要实现第二名的目标,现在第二名是真正的第二名,我们的品牌业务能够做到第二名。这个时间也许会更长一些。半导体芯片方面,目前我们在半导体设计方面有相当的投入,我们已经投入了若干个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大家知道芯片大类来分有两个行业,一是制造,一是半导体设计。像高通就是一个半导体设计公司,它本身没有半导体制造能力,半导体制造方面又有晶元制造和后工序半导体的封装和最后加工。目前TCL涉足的是半导体芯片领域。另外我们还参股做了一个半导体公司,但都是少数股权。未来我们在这个领域会继续加大投入。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工智能技术会集成在芯片里面。所以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对芯片技术最好也能够有相当的能力,不一定要控股一家企业,但是要深度参与,所以我们开发的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够设计集成到芯片里面,这个芯片放到产品当中,它的可靠性、效率、成本都会大幅的提高。来源 | 华商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