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有媒体报道,小米汽车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该消息称,小米汽车接近获得的生产资质来自于宝沃汽车。
就此信息小米集团知情人士回应:“不予置评。”
小米将拿到造车资质?
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问题,今年1月有博主爆料称,小米汽车的资质没批下来。随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布微博辟谣,称小米汽车进展顺利。
据了解,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和监督管理。从2017年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申请和审核有所收紧,很多造车新势力“曲线”解决资质问题,例如,蔚来通过江淮汽车代工,小鹏汽车收购广东福迪汽车后获得生产资质。2022年初,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
从近期小米集团投资者日的相关信息来看,小米汽车研发等各项进展顺利。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共计投入超30亿元,研发团队超2300人,2023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预计费用投入将达到75亿元-80亿元。他强调,小米汽车初创阶段的投入,是其他汽车厂商的3倍。小米汽车要用15-20年时间争取进入世界前五。
根据此前消息,小米汽车工厂项目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分两期建设,一、二期设计产能皆为15万辆。一期工厂已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6月竣工,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对于2024年汽车量产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表示,虽然造车新势力比小米提前6-7年布局,但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我们的能力在电子、用户体验、运维上,现在电动汽车都在这些点上,我觉得2024年出车刚刚好。”
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雷军坦言,电动汽车未来的收入将由硬件、软件和各类汽车服务组成。进入智能电动时代,汽车工业的内核将从“机械工业”向“信息工业”和“消费电子”转变。
这个结论指向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个行业的终局是什么?
雷军称,如果智能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化”,那么必然就会遵从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律,到15-20年后进入成熟期,全球前五的品牌必将手握80%以上的份额。也就是说,只有最终进入全球行业前5,做到年出货1000万台以上才有意义。
主营业务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2023年伊始,雷军在给集团的全员信中坦言:2023年对于小米而言,是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也是系列的深刻变革进入深水区之时,集团正处于一个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
2022年Q3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705亿元,同比下滑9.7%,Q2季度营收702亿元。同比下滑20%,Q1季度营收734亿元,同比下滑4.6%,这是小米首次连续三个季度营业收入出现下滑。Q3经调整净利润为21.17亿元,同比下滑59.1%。
尤其是智能手机收入这块,2022年Q3智能手机收入为425亿元,同比下滑11.1%,主要由于智能手机出货量及ASP均有所下降,智能手机出货量由2021年第三季度的4390万台减少8.4%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4020万台,主要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为191亿元,同比减少9%,互联网服务收入为71亿元,同比减少3.7%,主要由于金融科技及广告业务收入减少。
除此之外,小米的盈利水平也在下降,2022年Q3财报数据显示,整体毛利率同比降至16.6%,其中智能手机毛利率从12.8%下滑到8.9%。
与此同时,小米依然还在造车事业中持续投入。去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研发开支由前一年同期的32亿元飙升至41亿元,同比上涨25.7%。根据集团总裁王翔透露,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在造车方面的总投入达到18.65亿元,其中三季度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支出达到8.29亿元。
文章来源:综合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