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诺言 新闻中心 品牌项目 战略合作 金牌推荐 领袖年会 加入诺言
海天“翻车”之夜,李锦记来了个狠活!
时间:2022-10-11 作者:小诺

当“酱油龙头”碰上“海克斯科技”,海天味业霎时成为众矢之的,而随着国内外“双标”争议愈演愈烈,海天的多次回应,也让其成为了近期的“黑红”顶流。


身处舆论漩涡的海天焦头烂额之际,另一家调味品巨头李锦记却悄悄来了个狠活。




李锦记换帅,猛将其人  履历丰富成绩斐然


一家跨越一个多世纪的老牌调味品巨头,和国内顶级互联网企业高管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李锦记即将给我们答案。


日前,李锦记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了前阿里巴巴副总裁靖捷加入李锦记的消息。通告显示,自2022年10月10日起,靖捷将正式接替林碧宝女士,担任李锦记酱料集团首席执行官,并在截止年底前这段时间,与林碧宝完成交接和过渡


微信图片_20221011115504.png


李锦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靖捷是何许人也?其最为人所熟知的,大概就是阿里的高管身份


微信图片_20221011105306.png


2015年的6月,靖捷加入阿里巴巴,先后负责天猫市场部、阿里巴巴集团大客户部、快速消费品事业组。2017年12月底,阿里巴巴CEO 张勇发布公开信,任命靖捷出任天猫总裁,并称“靖捷有着丰富的商业经验,对客户痛点有较深的理解,并能依此做出清晰的业务策略。他此前作为天猫班委班长,已经承担了许多天猫组织方面的职责,并对于组织建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019年,靖捷由天猫CEO 转为阿里巴巴总裁张勇助理;彼时,有人评价靖捷是:“为阿里巴巴的新零售落地做出了许多贡献,是阿里巴巴中不可或缺的一位猛将。”


如此履历,可谓是大神中的大神。李锦记看中的也正是靖捷的从业经验。李锦记方面公开表示,靖捷从事品牌运营、数字营销、CRM和电子商务等业务,到岗后将为集团带来数字和互联网技术行业以及众多食品和快速消费品公司的丰富经验。


根据李锦记的通告显示,靖捷曾在宝洁供职期间,先后在中国和日本的保洁公司工作,领导营销和品牌管理团队,服务于包括飘柔、佳洁士、SK- Ⅱ、玉兰油、帮宝适、生活家和保洁在内的多个核心品牌。


之后,靖捷担任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总经理、方便食品类管理部总经理并负责中国食品电子商务业务。公开信息显示,靖捷在中粮任职期间,推出了主打“非油炸”的方便面五谷道场,并在 2006 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


一个拥有着“快消品+互联网”经验的高管人才,与李锦记当下的业务转型需求相契合。正如李锦记在通告中所写道的那样,“靖捷先生将继续引领我们的业务转型,推动创新、数字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举措”。


此次换帅之所以如此受关注,一方面,是靖捷颇有营销经验,此次聘任被业界看作是李锦记的进击,补足营销短板。另一方面,虽然李锦记未上市也没公开具体财务数据,但根据业内估算,在营收规模与渠道等方面,李锦记已经具备与海天味业竞争的条件,并你追我赶已久。


在当下后疫情时代,随着餐饮需求受创,始终保持着“传统性”的李锦记同样面临转型难题。如何通过数字化进行业务转型,成为重中之重。


面对日益昂贵的流量和数字化渠道被各平台分流现状,“快消品+互联网”出身的靖捷或许是李锦记的一剂良药





李锦记百年“大业”


辗转130多年,李锦记已经从最初的一间小茶寮,成长为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酱料集团。而故事的最初,还在上上个世纪。


李锦记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1888年。彼时,李锦记的创始人李锦裳在广东珠海的南水镇因一次意外成功研发出耗油产品,自此他便开创出李锦记这一横跨百年以上的酱料品牌。


微信图片_20221011115516.png


李锦记的发展历程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品牌诞生至今130多年的时间里,家族五代都参与其中,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成功打破。


1920年,李兆南作为家族第二代接班人从李锦裳手中接下李锦记的招牌。52年后,李锦记的金字招牌传到第三代成员李文达手中。彼时,正值中美关系破冰,尼克松访华,李文达嗅到了变局的味道。平价的熊猫牌蚝油就此诞生,李锦记成功从香港走向世界,知名度大大提升,真正实现了全球化经营发展。与此同时,李锦记产品也以蚝油为主,增至豉油、酱油、XO酱、辣椒酱等200多种品类。


微信图片_20221011115626.png


近年来,李锦记在内地市场也动作频频。据了解,2016年,李锦记酱料集团中国区总部正式在上海落成,该总部被命名为上海李锦记大厦,设有品牌展示走廊、研发中心、厨艺工作坊等多个功能区。2018年3月,李锦记酱料集团华南销售总部在位于广州南站的万科世博汇奠基,并于2020年初正式封顶。不过,令人遗憾的是,2021年7月,李文达因病离世,享年92岁。


进入内地的前20多年,李锦记始终保持着超过25%的增速,且从未亏损。由于李锦记坚持不上市,外界无法知道其具体财务数据;但有业内人士估算,长期在全球市场布局的李锦记年营收约为700亿元(其中无限极约占200亿元),其国内市场酱油和蚝油品类的收入紧跟海天之后。





“超越”海天?


虽有百年历史,但李锦记在整个国内调味品行业中并非龙头。


根据公开数据,2020年海天味业在中国调味品零售市场份额占比排名第一,李锦记排名第三。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近两年的发展,李锦记在营收规模、产品布局、渠道等方面已经具备和海天味业竞争的条件。


其实,李锦记和海天味业的“明争暗斗”早已开始,从产品布局来看,海天味业除布局酱油、蚝油外,同时也在酱料、腐乳、醋、芝麻油等领域发力。截至目前,海天味业旗下产品有八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同样,李锦记除布局酱油、蚝油外,也尝试布局多品类,目前也推出了200多个种类。


从业务规模来看,海天味业作为龙头,李锦记紧随其后。财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海天味业营收分别为197.97亿元、227.92亿元、250亿元。李锦记因一直未上市,具体的营收规模无从查证,但根据业内的估算,其一年的总营收在30亿-150亿之间。同时,李锦记在进入内地的前20多年,始终保持着超过25%的增速,且从未亏损。


在大环境上,受疫情影响,整个调味品行业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低迷。以酱油龙头海天为例,2021年,其营收同比增长9.71%,净利润同比增长4.18%,如此增速是其上市以来的最低值。


近两年,调味品企业都面临着成本持续上涨带来的业绩压力。去年底,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曾发布产品出厂价格调整通知。核心内容是,由于市场变化,致使主要原材料、包装、运输等成本持续大幅上涨,公司主要出厂价格调整幅度6%-10%不等


对此,业内观点认为,随着更多调味品企业跟随性提价,梳理市场各环节价格体系,带领行业景气度回升。从整体行业而言,数据显示,未来5年内,酱油行业还将继续保持7%左右的复合增速。同时,对于李锦记这类行业龙头而言,马太效应的加剧也有着明显利好效应。


而最近,伴随着“海天酱油事件”的发酵,调味品,尤其是酱油企业们正面临不小的挑战和机遇


微信图片_20221011115755.png


事情的起因大家都知道了,随着“海克斯科技”的爆火和海天“双标门”的讨论,全民掀起了一场研究快消品配料表的热潮,甚至于海天酱油也取代“一勺三花淡奶”,成为“科技与狠活”的代名词。


抛开对错不论,在这场风波中,李锦记并未卷入其中,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利好。


而在数字化的道路上,2016年,李锦记才终于成立了电商团队,来满足消费者对便捷购物的需求。随着靖捷的加入,李锦记的数字化转型或将更进一步。


但仅凭借这些,想要超越海天似乎还是有些难度。


毕竟对于海天而言,其大部分业务对口的都是餐饮渠道B端生意,少量的C端用户也大多集中于中老年群体,后者并不太容易被网络上的“声讨”所影响。


因此,即便在经历了当下事件后,整个调味品行业市场格局或许也并不会产生多大动荡。


不过机会总还是有的,就像千禾在这场酱油“0添加”战事中,也收获了一大波路人缘,只要辅以高品质产品,这份短期C端刺激也或将长久延续下去。


朱丹蓬表示,李锦记作为百年老字号,其面临着营销体系老化、产品老化、渠道老化等诸多问题,李锦记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去打破发展中存在的老化、滞后问题。当然,所有的转型发展也面临着是否适应的问题,李锦记能否快速适应新帅带来的转型变化,还需要时间。


文章来源/浙商杂志、北京商报、品牌观察报、网络公开信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