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诺言 新闻中心 品牌项目 战略合作 金牌推荐 领袖年会 加入诺言
3年巨亏20亿,叮当快药要上市,马云、刘强东预言“失效”?
时间:2021-06-30 作者:小诺


马云曾断言,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

 

刘强东也称,“进入健康这件事,能做多大我们暂时没把握,但这件事做好了,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市场很蓝很美,身处其中的细分独角兽们自然备受关注,比如近日动作频频的叮当快药

 

6月8日,叮当快药宣布获得新轮融资,规模2.2亿元,投资方包括奥博资本、鸿为资本等机构。

 


6月22日,叮当快药所属公司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叮当健康”或“叮当快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与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叮当快药累计亏损额高达20.64亿元。“28分钟送药上门”的服务是好,但高昂的开店成本、履约成本、推广宣传成本,透露出这不是一门能轻松赚钱的生意。

 

同时,根据招股书,叮当快药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分别为5.85亿元、12.76亿元、22.29亿元、7.8亿元,2020年叮当快药营收增速为74.69%,相比2019年的118.12%有所下降, 但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进一步下降为56%。

 

同时,2018年、2019年、2020年叮当快药分别亏损1.03亿元、2.74亿元、9.2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亏损7.67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为3297万元。三年多累计亏损额高达20.64亿元。

 


叮当够快吗?还是快要慢下来了?会成为马云、刘强东垂涎的大健康领域的一支快马吗?

 

叮当快药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2014年,各行各业都在O2O,医药行业也不例外。药给力、药快好、快方送药等医药O2O企业集中涌现。

 

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嗅到商机,立马行动,成立了叮当快药。

 


起初,叮当快药与其他竞争对手并无本质区别,依靠合作的30万家药店,承诺“28分钟送药上门”。不过,杨文龙很快就发现:合作药店存在各种问题。

 

医药零售领域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门道,比如“买药时要弯下腰去,看货架最底层的药”。零售药店有自己经营法则,无论是在时效性还是在品种选择上,O2O的叮当快药都不能很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网售处方药等政策的走向并不明朗,监管部门似乎倾向于“网售”+“线下店送”模式。2016年,叮当快药决定向自营转型,开始自建线下药房、药品配送系统和物流团队。这一决定在当时就饱受质疑,但杨文龙则回应称:当配送达到一定数量级之后,会比第三方合作成本低。


如今5年过去了,叮当快药是否已经“达到一定数量级”?


由于从2016年开始就大幅取消外部药店合作,叮当快药目前全部依靠自营的“智慧药店”进行配送。据招股书显示,截止3月31日,叮当快药已设立286家智慧药房,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14个城市。


相比起老百姓、大参林、益丰药房以及国大药房等线下连锁药店来说,这样的门店数显然还太少。但是通过高效率的手机下单直送模式,叮当快药的单店销售额高于传统零售药店。


尽管还没学会如何盈利,叮当快药倒是学会了开辟一条独占的赛道。


叮当快药把自己所在的市场定义为“数字药房市场”。2015年以来,数字药房市场以72.4%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80亿元。


在这个自定义的赛道上,叮当快药称自己是“即时到家数字药房市场最大的参与者”,市场份额将达到8.5%。


叮当快药还表示,今后还将尝试推出门诊险、商旅健康险等在内的多种创新保险产品。在“医+检+药+险”的业务模式之下,占优的绝不是叮当快药,坐拥更多流量、更庞大医生团队、更多集团支持的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巨头才是。


明眼人都知道,赛道命名不重要。是叮当快药自创的“数字药房”也好,“互联网+医药”也罢,只要业务模式是“医+检+药+险”,仍没有找到盈利答案的叮当快药都需要和巨头们一较高下。


这种较量,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时间:融资上市后,叮当快药还能烧几年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