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诺言 新闻中心 品牌项目 战略合作 金牌推荐 领袖年会 加入诺言
0元创业,50岁身价190亿!海底捞张勇的“火锅人生”
时间:2021-01-29 作者:小诺


截止2018年,黄志祥与黄志达兄弟已经盘踞在新加坡首富的位子上近十年,而把两位地产大佬从这个位子“拉下来”的是来自四川的、大名鼎鼎的海底捞火锅创始人张勇及其妻子舒萍。



坊间有人打趣说,开餐饮的“夫妻店”打败了做地产的“兄弟连”。


2019年,张勇夫妇以138亿美元“登顶”《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黄氏兄弟位居第二,2020年,张勇夫妇财富又增加52亿美元,高达190亿美元,再次拿下“新加坡首富”。


当然,张勇夫妇能登上该榜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从四川人变成了“新加坡华人”,新加坡富豪榜上多了一位,那自然中国富豪榜上便少了一位千亿级富豪,如果非要在中国富豪榜上“比划”一下,张勇夫妇的名次要在10名开外。



不可否认,张勇的海底捞成了餐饮界的创富神话,当我们再回望这位中国四川老乡的发家史或许能多少发现,他成功的偶然与必然。




不管你承不承认,儿时的成长环境与性格培养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1971年,张勇出生在四川简阳县的一个大杂院里,父亲是农机厂的厨师,母亲是小学老师。


当时简阳是农业大县,经济并不发达,而且张勇的童年,刚好赶上中国物资最匮乏的时期。


大杂院里住着5户人家,条件最好的人家,男人在县城国营旅店当经理。每次经理喝酒的下酒菜总是几颗花生米,而且每一粒都要掰成4瓣来吃。


物质的贫乏,是童年给张勇留下最深的记忆。贫穷从那时起,成为张勇最大的敌人。


所以,用双手改变命运,一直是张勇人生信条,在他心底,一直想干点大事。幸运的是,张勇没有因为贫穷而自卑,毕竟大家都好不好哪里去。


作为教师的母亲给张勇订阅了《少年报》与很多儿童读物,再加上一台收音机,张勇的童年世界就被无限放大,书里最远的地方,收音机里最美的风景,他凭借想象也都“去过”“看过”。


他小小年纪,就获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因为这份超出年龄的成熟,他甚至还和院里的经理叔叔成了忘年交,经理一喝酒就喜欢找他聊天,甚至出差还愿意带他出去长见识。


小孩子能开得了什么眼界,无非是多个玩耍的乐趣罢了,但就是这样的经历让他长大成人后会考虑怎么对待别人,怎么做别人的“贵人”。




与学霸人设沈南鹏的人生不同的是,张勇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平平无奇,准确地说是有些差。


初中毕业后,父母就安排他进了一家包分配的技工学校学电焊。不能继续读书,电焊他也看不上,在校期间除了看杂书就是玩,考试都是靠同学帮他应付。


1988年,18岁技校毕业,张勇被分配到父亲所在的农机厂当工人,工资每月90元,但他的电焊技术却不怎么样。但他是个有心人,想做点事的想法一直藏在心底,通过两年的省吃俭用,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攒下了人生第一笔钱2000元。


上班的同时,他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可能的商机。1990年,隔壁做熏鹅的詹婆婆,成为大杂院里第一个万元户,这让张勇也无比振奋。


做了6年“半吊子”焊工,张勇才发现“隔壁大妈”才是自己的榜样,更准确地说,詹婆婆家的财富才是他这些年苦苦寻觅,梦寐以求的东西。


张勇终于一脚踹开了青春无畏的大门,开始如痴似狂般地寻找通往“万元户”的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眼热“万元户”的张勇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他决定去60公里外的成都碰碰运气。


可他万万想不到,一上来就会遭到社会一连串的无情“毒打”。


他在成都看到一种‘押大小’的扑克机,一群人围着往上押钱。张勇决定买一台放在老家简阳。


但是扑克机并不公开销售,为了找到卖家,张勇翻看了很多报纸的小广告,最后在一个不起眼的接缝处找到了一家。


千辛万苦找到了卖家,对方开价6000元,给他便宜1000块,但5000元仍然让张勇吃了一惊。


他拿出自己攒的2000元,又从家里拿了仅有的1600元,一个初中同学听闻了张勇的商业计划,从自己家的杂货店偷拿了600元支持他。


最后的800元,张勇找到院里唯一的万元户詹婆婆,詹婆婆甚至没有问他的父母是否知道,就爽快借了20岁的张勇800元。


他和那个给他‘风险投资’的同学,揣着好不容易筹集的5000元,坐上了去成都买扑克机的长途汽车。


但在车上却遇到一伙骗子里应外合,一人故意露出手腕上的金表引来一众围观,又有人故意问这表多少钱?然后戴金表的骗子趁机说,这块表2400买的,我太太在成都住院,走得急钱没带够,谁肯出1200我就卖了。


这深深触动了一心想发财的张勇。于是扑克机没买成,倒是用1200买了一块假表。


出师不利,但不多久他又开始寻找新的机会。他又想到了“收油”的生意,那时加汽油需要凭票,他想从公家司机手中收油票,再卖给私人司机。



他在路边放了一张‘收油’的牌子,等了两天只有一辆车停下,但不是跟他做生意的,反而冲张勇脸上吐了一口唾沫。很久之后,他才知道收油要凭关系的。


几次失败经历,张勇也意识到自己是在“投机”,不像是真正的做生意,他躁动的心,天天想着一夜暴富的脑袋才算安静下来。




榜样就在身边,“金矿”就在门前。像詹婆婆家熏鹅这样,挣钱虽然辛苦但也是值得尝试的,餐饮又何尝不是一门好生意。


“火锅之神”终于眷顾了这位22岁的年轻人。



张勇把成都很流行的一种小火锅搬到了简阳,他花180元的月租金租下一个10多平的街边店,弄来一套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就开始营业,店名也起的很接地气——“小辣椒火锅”。


人只要选对路,再加上勤奋一些,往往就是成功的开始。


半年之后,张勇也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万元,而且把整条街都带火了,这条街几个月后都快成了“火锅城”,火锅店一家挨着一家。


更令张勇想不到的是这次创业是“双喜临门”,还遇到一位叫舒萍的姑娘,俩人谈起了“你侬我侬”的恋爱,多年之后,这位姑娘成了张勇的妻子。


小辣椒有了“准老板娘”之后由于男老板疏于打理走到尽头,关门歇业。


挣得钱也都“葬送”给爱情,半年之后,当张勇决定重操旧业时,兜比脸都干净。




如果仅仅因为没有钱就阻止一个人前进的路,那多数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张勇为东山再起却身无分文苦恼过,但是后来他一想,他还有最宝贵的、可以让他翻身的“牌”:女友舒萍、好友施永宏、好友施永宏的女友李海燕。


这就是海底捞的“四大金刚”。


张勇把他们三人召集到一块,决定合伙创业,其他三人共出资8000元,张勇出资0元,股份平分,每人25%,这看似既不公平又不合理的出资划分竟然全票通过了。


这就是“四大金刚头目”的本事,如果创始人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合伙人刚开始就计较得失,打自己的小算盘,那以后的路肯定走不长。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张勇是具备领袖气质的,前几次虽然创业失败,但都能拉上伙伴或者“投资人”冲锋陷阵,再就是开火锅店这件事上,他具备完整的创业经验,而且是成功的,其他三位合伙人对此是心知肚明,再就是他们性格互补,三位合伙人执行力强,不会过多干预张勇的决策。


1994年,24岁的张勇在简阳县城开了第一家火锅店,取名麻将术语“海底捞”。



没多久,街上很多火锅店被海底捞“干趴”,纷纷倒闭,一家从隔壁火锅店来的小姑娘杨利娟加入海底捞,成为一名服务员。


杨利娟在张勇的带领下进步很快,怯生生的姑娘每半年一升级,一直做到大堂经理。


1998年,海底捞在简阳开了第二家店,鉴于杨利娟的能力突出,张勇委任她为老店的店长。


1999年,一位西安的加盟商找上门,张勇合计后在西安开了第一家加盟店,没想到这家店从营业那天起就“半死不活”,持续亏损。


张勇只好把这家店面收了过来,杨利娟临危受命,成为海底捞西安店“主政一方的大员”,没别的招,就是海底捞的杀手锏:服务至上。



期间,杨利娟成功化解过顾客带几十号人要“砸店”的危机,并通过一系列让人赞不绝口的服务让该店扭亏为盈。


杨利娟的成长让张勇喜出望外,他意识到只有培养更多的“杨利娟”,海底捞才能做大做强,他的思维已经从一个火锅店的老板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人转变,开始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


“师徒制”应运而生,师徒利益环环相扣的正向循环,避免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怪圈,从此海底捞以西安为起点开始全国连锁扩张,进河南,进北京,进上海,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管理上是“师徒”,对顾客靠“服务”,扩张上做直营。


2005年,海底捞在成都成立分公司颐海国际,专门投入了火锅底料生产线,供应海底捞火锅门店。


2007年成立蜀韵东方,为不同的连锁店面进行设计装修服务。


张勇为了自己不成为海底捞的瓶颈,也开始疯狂“充电”。


2010年,张勇向“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学习“阿米巴经营”,开始进行业务、组织架构调整:让中后台的职能部门独立经营,成为一个利润中心,然后内部交易核算,形成裂变式增长。


他还成了长江商学院第十四期EMBA的学生,跟一众大佬学习商业理论与实战。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登录港交所,张勇夫妇的财富暴增,以5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居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34位,另外,人们注意到,张勇夫妇的国籍已经变成新加坡,还在新加坡斥巨资购置别墅。


这也就有了开篇说的,张勇夫妇的到来,让黄氏兄弟在新加坡首富的位子退了下来。


有人开始议论,张勇夫妇这样做目的何在,是忘本吗?


张勇说过,他是一个“资本家”。


所以我们必须用资本家的答案解释资本家的问题:利益至上。


20多年的艰苦创业,张勇的“餐饮帝国”拔地而起,跟随他一路创业的施永宏夫妇以827.4亿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33,职业经理人杨利娟的财富也已经高达125亿,登上了《2021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排在第7位。


这样的创富神话对张勇来说是选对了行业,做对了事,对跟随他的合伙人与经理人来说则是跟对了人,学会了坚持。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