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最后一个月中,“社区团购大战”在中国互联网江湖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从去年4月开始到11月底,滴滴、美团、拼多多、阿里等巨头纷纷高调入场,毫不掩饰对外宣示要“争当第一名、成为最后胜出者”的意志和决心。
巨头间的“战争”
2020年4月,滴滴第一个下场,在成都试水橙心优选,截至12月,橙心优选已在20多个省份上线,日单量峰值已远超1000万单。
7月,美团成立“优选事业部”、推出美团优选。
11月,阿里巴巴旗下社区团购业务“盒马优选”上线武汉开1万个团,此外,阿里内部采用赛马机制,零售通、菜鸟和盒马都在试水社区团购业务。
另一边,纯社区团购平台也战绩亮眼。据兴盛优选披露的数据,2020年9月日单量约800 万单,同比提升约1倍,客单价从10元左右提升至15-20元。
十荟团2020年第三季度GMV达25亿,10月GMV破10亿,月活用户突破500万,相较于4月的6.5亿GMV增长了53.8%,2020年公司GMV目标为100亿。
抢夺市场看上去是每个公司公开的野心,相应的是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阿里巴巴的四路大军其中一员盒马,便获得了阿里巴巴40亿美元扶持,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以“我们会缺钱吗?”作为回应;滴滴出行CEO程维在11月初的公司内部全员会中表示:“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而拼多多携“10 亿补贴”也加入社区团购的大军,黄峥亲自一线调研,社区团购运营、推广等工作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社区团购到底是一门什么生意?
社区团购的基本定义是:基于微信群、小程序或平台APP等流量渠道,围绕社区生活场景开展生鲜/日用品零售的商业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平台利用团长的社区熟人资源进行获客和服务,并采取线上预订+门店自提的销售模式,实现生鲜等品类的线上预售和集中配送。
因去年疫情影响开始“复活”的社区团购模式,从2014年开始兴起至2018年第二次互联网烧钱大战中半道崩殂的到家模式的生鲜电商,他们之间是发展递进关系。
与生鲜到家的前置仓模式比较,社区团购在引流成本、库存损耗、交付成本三方面具有优势。
为什么巨头血拼布局“社区团购”?
在业内人士看来,疫情是一个重要推手。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蕴含着一个互联网渗透率极低、但市值能达到几十万亿的市场,社区团购正是打开这个市场的钥匙。如果抢占下这片市场,也许能够孕育出下一个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拼多多。
社区团购相当于一个“掌上便利店”,真正的将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搬到线上。同时,基于小程序的订单收集模式又有着诸多便利。社区团购主打低成本、零库存,同时能够获得最清晰的用户画像。
于是,巨头们不会掉队,也害怕掉队,疯狂的跑马圈地,但也成效斐然。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多多买菜已经进驻31个城市;滴滴橙心优选进入了11个省市;美团提出“千城计划”,旨在年底前实现全国覆盖。
据统计,从日单量看,三巨头都过了200万单的门槛。从流量的角度来看,进入的城市越多、单量越多意味着覆盖的用户越多,这正符合了互联网公司的“先抢人,再谋天下”的一贯策略。
多点Dmall社区拼团业务部负责人荣健直言不讳:社区团购是在透支未来消费,让消费者“屯”货,同时也在“创造需求”,让本不该有的需求浮出水面。”
正因如此,有人认为,社区团购完全可以碾压传统的社区超市。
不过,社区团购除了会对传统社区超市完成替代、升级,抢食大卖场的生意也变得蠢蠢欲动。
社区团购“不讲武德”的地方在于,和完全市场化运营的超市相比,社区团购有着大量补贴,能完美逆袭各大超市。打开社区团购,不难发现,一块钱的水果和鸡蛋满天飞,显然卖价无法覆盖成本。
这也对品牌超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家商超上市公司高管表示,采用这种烧钱方法的平台,对于传统零售企业来说是搅局者。
数据显示,社区团购目前对零售企业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不过,长期来看,它对实体店的客流拦截作用仍旧不可忽视。
当野蛮生长的社区团购遇上监管,未来是潮水褪去,留下一片裸泳者,还是在监管的规则下,打出漂亮的生长之路,仍需要拭目以待!
参考:
《社区团购狂潮下的超市老板:努力了一个月后,我的生意终于垮了!》
《社区团购悄然兴起 市民叫好菜贩叫苦》
《社区团购重启 有钱的巨头们不能再为所欲为》
《社区团购,仅仅是价格的较量吗?》
。文 | 晓絮 图 | 网络 。
。审 | 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