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没有一个人像杨国安这样,深入一家互联网巨头的最高决策机构,观察他们、诊断他们、推动最为重大的变革,又同时辅导着为数众多的企业家,为他们出谋划策、锻造组织、指引价值。这个角色他扮演了12年。
杨国安是谁?
在腾讯最高决策机构——16人构成的总办里,杨国安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很少发言,人们有时会忘记他也在场。六万多名员工常常困惑,杨国安究竟是谁?
在腾讯,这六万多人分布在各个角落里,每隔一年,每个人都会跳进一个九宫格,接受360度的考察。他们也会表达对公司的情绪,这些满意或者不满抽象成上百万个数据,最终流入腾讯滨海大厦40层的一间办公室。杨国安就坐在那里。
作为腾讯集团人才系统的重要设计者,杨国安不为人所知。可以说,不为人知就是他成功的一部分。杨国安年近六十,也许是这家公司最年长的人,他长着一双沉静的眼睛,看上去总是在倾听,而在你停顿的间歇,他会利索地说一声“OK”,那种声调表明,要点已被掌握。
这就是他的工作:拨去纷繁,抵达本质。每一年,透过这百万个数据,他观察这家公司的情绪,确保它运转正常。当“员工敬满度”的曲线出现异动,涉及的高管就必须行动了。
他就是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杨国安。
在此前召开的2020(第十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杨国安表示当今大环境的改变,逼着企业调整战略,但是需要企业组织能力与之配套,才能最终实现这些战略。
谈及“企业如何打造组织能力,确保战略的实施”时,杨国安提出三个问题:
明确战略后,
公司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组织能力?
他认为,组织能力要确认什么因素是最关键的。“比如华为在通信设备、智慧终端领域能够打败这么多强的竞争对手脱颖而出,是这个团队具备三个很强的战斗力。
一个是非常以客户为中心;
二是技术不断创新;
三是具备全球经营管理能力”。
组织能力最终如何实现?
杨国安认为有三大支柱。
员工能力;
要创新,要服务;
员工治理。
“创新也好,服务也好,有没有给主管员工相应的、关键的管理资源跟支持,最主要是权责。比如你要创新,允不允许他做一些不是他分内的事情,允许他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主管是否具备创新行为?
“大数据的时代,能不能实时地给前线的员工知道现在公司的经营情况,马上做出相应的决策跟行为很重要”。
杨国安表示,上述三个支柱是解决组织能力、打造团队的三个问题。
员工会不会做这个事情。
员工会做了,但愿不愿意做。
“他会做,不等于愿意做。他不愿意做,可能有很多原因”。一,不愿意做,因为跟发财无关系,你整天让我赚钱,但是考核我的是我的销售额,当然他不愿意做。二,他为什么不愿意呢?因为创新一旦失败,代价很大。
员工会做,也愿意做了,你允不允许他做?能不能让员工很容易把创新或者服务、或者其它组织能力的事情做出来。
“很多公司越大的时候、越复杂的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耗在公司内部的管理,因为流程不顺畅,跨部门就困难,上面给它授权不够,变成他要推动这个事情,内部花了大量的时间跟精力”,杨国安强调,打造组织能力,三个支柱都要强,不能只有两个。
当前,企业面对着变化非常快,竞争非常激烈,客户要求越来越高的竞争环境,要想持续成功是很难的。在杨国安看来,企业持续成功有两个因素非常关键,一是要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与时俱进。二是团队的执行力要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如果企业的战略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会被时代淘汰。杨国安以互联网通信行业举例,过去20年很多技术发生变化,带来的结果是造就了一批企业,也淘汰了一批企业。“上个世纪末期98年、99年,PC互联网时代来了,结果在美国造就了亚马逊、雅虎、Google,中国的BAT也是那个时候出来的,造就了一批企业,当然它也会冲击淘汰一批企业”。
“2010年移动互联时代,能够联接一切。在欧美造就了instagram,在中国造就了微信、滴滴、美团、字节跳动这些企业,又造就了一批企业。当然移动互联时代来的时候你跟不上这个风口就掉队,必然被淘汰”,他说。
除了抓住风口外,企业能不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掌握机遇,也是重中之重。
杨国安以美团举例,“2010年时候的千团大战,或者近期的外卖、到家的行业里,大家都看到这个风口了,竞争很激烈,但是为什么最后美团能够脱颖而出?
风口看到了,很重要的是握不握得住,最主要是看这个团队的组织能力、战斗力,你的铁军有没有向美团这么厉害”。
为什么企业要关注组织能力建设呢?因为这是被逼出来的,逼出来的原因是环境改变了,逼着企业必须调整战略,才能抓住成长获利的空间。杨国安表示,战略一旦调整,企业的组织能力必须能够配套,能够把战略实现。
-End-
注:文章内容来源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杨国安教授演讲,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诺言文化
诺言文化创建于2008年,先后成立了诺言传媒、创始人手拉手俱乐部等分支机构,开始向集团化、股份化、国际化的目标迈进。诺言文化通过整合高峰论坛、专家智库、主流媒体、品牌升级、营销推广、金融资本等丰富资源,为中小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切实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价值落地,推动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及品牌溢价事业。历经十余年发展,被业内誉为“品牌文化建设个性化定制专家”。
。文版 | 门春苗 图 |中企图库 。
。记者 | 孔祥玮 审 | 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