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诺言 新闻中心 品牌项目 战略合作 金牌推荐 领袖年会 加入诺言
留给二三线快递的时间不多了…
时间:2019-04-19 作者:小诺


12.jpg


3月12日,快递小哥李君将一封招商银行信用卡文件派送给客户,没想到这居然成了他送的最后一单。同一天,如风达快递官微突然发布了一条暂停业务的声明。


李君的微博昵称叫“如风达快递小哥”,那是他特意改的,准备用来记录自己工作的趣事。在如风达工作三年,比起以前在工厂的日子,他很知足。


做快递员时间更自由,李君每天配送的业务量平均不到80件,根据客户以及包裹大小的不同,每单提成在1.5-3.5元之间,而且公司每个月缴纳含社保在内的五险……这些待遇在快递员群体中已属十分难得。去年下半年,他开始多了一份亚马逊中国的配送业务,月收入有时可过万。


对2019年的工作,李君充满了希望。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在微博更新趣事,就等来了公司暂停业务的消息。


“留给二三线快递的时间不多了。”尽管这句话总被业内人挂在嘴边,但二线快递的局势还从没有像刚过去的3月这么残酷。


2019年3月,媒体曝光原安能快递部分加盟商开始维权讨要加盟费及损失。此前安能物流称,为聚焦快运主业,决定将安能快递转型升级为安锐速运。


2019年3月11日,如风达快递宣布暂停业务。此后被爆出二次“卖身”生变,前后两任股东就股权协议未达成一致,数千名员工及供应商被拖欠款项。


2019年3月13日,收购全峰快递的青旅物流母公司——中青旅实业被媒体爆出借“国企”身份融资获得贷款无法偿还后,其中一位债权人申请破产。


2019年3月26日,国通快递的“停工放假通知”流出。国通快递自称2018年下半年以来经营困难,严重亏损,目前已经处于停工状态,预计未来依然长期处于停工状态。


坏消息接踵而至,二线快递迎来了至暗时刻。


生存空间被压缩


和京东物流一样,如风达属于中国最早的一批电商自建物流企业,伴随着凡客诚品的业务衰败,几经易主,期间被中信产业基金接手。


不同于以电商小件为主的“通达系”,如风达专注落地配业务,在国内核心城市以直营制为主,服务的企业包括小米、亚马逊、招商银行、中国移动等大公司。


“看起来我们服务的都是大企业,但是每一个客户提供的业务量都不多。”如风达天津负责人蔡星坦言,先后经历企业易主、创始人离开、业务调整,一直没有出现可以支撑业务发展的核心客户。2018年,他所在的站点覆盖半个天津东丽区,可是平均下来每天只有500-600单。


如风达只是二线快递的一个缩影。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其实业内对二、三线的划分的不是很精准,它就是一个中小快递的概念,是相较于头部快递企业而言的,后者主要指已经上市的顺丰、三通一达(中通、圆通、韵达、申通)、百世以及德邦等。


如今的快递业,不同于快运、冷链等其他细分的物流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市场,陆续上市的一线快递企业借助资本、规模效益,已经和二线快递拉开巨大差距。


快捷快递、国通快递、全峰快递、天天快递、优速快递、安能快递、速尔快递、跨越速运、宅急送、如风达快递,这些二线快递名单上的公司,平时个人消费者使用率相对少,反而是其中一些家的负面消息曝光率越来越高。


据国家邮政局最新数据显示,快递行业规模最大的前八家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有82%,而剩下的中小快递企业只能抢食不到18%的市场。


毫无疑问,未来留给中小快递的生存空间还会被进一步压缩。


烧钱的买卖


“经营困难,严重亏损。”——国通快递的停工放假通知中这句话,几乎可以代表了如今二线快递的普遍现状。


以如风达为例,自从成立以来,如风达经历了数次转型。在2013年其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信产业基金(下称“中信”)后,一度从单向的落地配业务转型到既做配送又做揽收的业务模式。然而,却一直在赔本赚吆喝。


蔡星告诉记者,2015年到2016年是公司业务高速增长期,那期间给当当网送货,每票收入为3.7元,其中每单给配送员提成是3元,再加上公司还要承担房租、水电以及其他人力成本等,送一票货就要亏损0.3元。他认为,中信一直在烧钱,是希望如风达先把规模做大。


到2017年年末,行业市场形势大变。


头部快递公司先后完成上市,资本风口转移,二线快递公司与一线快递公司之间的资本差距已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一方面,二线快递公司的发展的不被资本看好,融资越来越难,反过来制约其发展;另一方面,头部快递企业不仅可以利用自身上市公司的渠道募资,还往往能获得更多资本的认可,例如近两年阿里巴巴先后巨资入股中通、申通。


“顺丰、三通一达都上市,市场的大门就已经对二线快递关起来了。无论怎么转型,没有资本都能难。”王强认为,不管是维持快递网络、负担人力成本、投入设备、提升科技……一切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都离不开资本的比拼。


更尴尬的是,即使以前背靠雄厚的资本方,在连年亏损下,一旦烧完钱,二线快递可能就迎来无人接盘的尴尬。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援引如风达内部一位高管的说法称,2016年到2017年,菜鸟曾多次与中信洽购如风达,当时菜鸟出价约四五亿元,可中信在如风达身上砸的钱已经高达7-8亿元,且中信对市场判断失误,没有及时将如风达出手,以至于后来竟然砸在手里。


直至4月中旬,如风达新旧股东仍在僵持,欠款员工、供应商共计约7000万元的款项也无人买单。

11.jpg


行业洗牌继续


尽管二线快递发展艰难,但包括赵小敏、徐勇在内的业内专家都认为,它们依然还有生存空间。


赵小敏分析说,二线快递公司如果能上市要尽快把握时机,不能上市的企业要避开上市公司的业务竞争,或者积极转型。他强调,二线快递公司不要再继续坚持做全国性快递网络,从“大而全”转为“小而美”,去和地方机构联合,和地方产业共振,提供局部区域解决方案。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从2017年开始,我国快递行业的业务增速已经放缓,从平均50%以上降至20%以上。赵小敏认为,如果现在二线快递企业依然坚持做全国性网络,那么无异于是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情。不管是快递还是快运,做全国网络的风险都大于机遇。


顺丰、三通一达等头部快递公司,已经开始朝综合物流公司转型,切入快运、即时配送、冷链、供应链等多元化新兴业务。“如果不能适应市场,就会被淘汰。”徐勇建议,中小型的快递企业应该向专业化市场转型,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的货物,形成自身的特色,以增强竞争力。


随着行业新一轮洗牌开始,竞争压力已经从二快递向一线快递转移了,未来其他大型快递公司之间依然可能会出现并购重组。


2018年下半年德邦宣布改名德邦快递时,德邦董事长崔维星在当晚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快递行业目前市场环境竞争是比较激烈,但我还觉得不够激烈。因为现在是所谓的二线快递比较艰难,所谓的一线还行,但是未来也会越来越激烈。”


=